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
  •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重要部署,提出了就业领域的重点改革举措。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是新时代促进就业工作的宝贵经验之一,对于今后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要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相互依存关系,依靠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和就业工作,并实现二者的兼容。
  • 作者:都阳;
  • 全文[ PDF 806.52 KB ] 2024.12(6)  共有 1144 人次浏览
  •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
  •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通过“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这意味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将是未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表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与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相配合,才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 作者:李实;
  • 全文[ PDF 719.72 KB ] 2024.12(6)  共有 838 人次浏览
  • 共享机制能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机器学习的实证发现
  • [摘要]本文以共享机制能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问题,为以共享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阐释和经验证据。本文以2008-2016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为样本来源,采用分布随机森林模型测度企业层面的共享发展水平,利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和员工间的共享机制将产生显著的技术进步效应,共享发展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约1个百分点,相关结论具有稳健性。机制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激励企业研发创新、提高人力资本投资、降低经营风险和刺激消费需求是共享机制产生技术进步效应的四种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
  • 作者:万相昱;
  • 全文[ PDF 1221.68 KB ] 2024.12(6)  共有 960 人次浏览
  •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劳动力就业选择——基于性别差异视角
  • [摘要]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本地非农就业与外出务工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高了女性本地非农就业的概率,对男性没有显著影响,且并未降低男性和女性外出务工的概率,对外出务工选择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增加了本地非农就业机会,尤其是本地服务业就业机会,增加的工作机会更有利于女性就业,促使不就业或者农业就业的女性更多转向本地非农就业,这满足了女性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需求。
  • 作者:孙妍;陈立东;邢春冰;
  • 全文[ PDF 1102.83 KB ] 2024.12(6)  共有 921 人次浏览
  • 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分布的变化趋势——兼论中国是否存在幸福悖论
  • [摘要]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最近10年居民幸福感及其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为理解转型国家的幸福悖论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有以下发现。第一,自201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的平均幸福感主要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幸福不平等则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经济发展和居民福利改善基本实现了良性互动。第二,幸福感的广义有序Logit回归分析揭示了健康状况和婚姻等因素的显著影响,高收入家庭成员、女性、高教育水平者和农村居民也会感觉更幸福。子样本分析表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在考察期内呈现更大幅度的增长。第三...
  • 作者:田柳;李玉梅;冯敬宇;
  • 全文[ PDF 1728.65 KB ] 2024.12(6)  共有 2371 人次浏览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企业就业规模和结构——基于控排企业名单的考察
  •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红利假说”认为,合理的环境规制可以增加就业。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否存在就业红利进行检验,并从企业碳减排方式视角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碳市场的“就业红利假说”成立。相较于非试点企业,碳市场使得试点企业就业规模增加约6.07%,并促使企业的就业结构优化。该结论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企业碳减排方式的机制分析表明,与降低产量机制相比,绿色创新机制是碳市场发挥就业效应的主要机制;与末端治理机制相比...
  • 作者:吴鹏;黄方圆;黄金波;周先波;
  • 全文[ PDF 1359.98 KB ] 2024.12(6)  共有 1116 人次浏览
  •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的重点
  •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规律,积极回应人民对深化改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了科学谋划和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伟力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深谋远虑。《决定》第十一部分是“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第42条至第46条分别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
  • 作者:纪伟昕;
  • 全文[ PDF 857.85 KB ] 2024.12(5)  共有 1159 人次浏览
  • 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明确了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向。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真正...
  • 作者:刘自成;
  • 全文[ PDF 885.51 KB ] 2024.12(5)  共有 593 人次浏览
  • 平台就业的分类与特征:来自互联网招聘大数据的证据
  • [摘要]平台就业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外对其内涵和类别特征尚未形成共识。明确界定和分类平台就业对后续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将平台就业分为基于位置和基于云端的平台就业两类,并利用大型互联网招聘平台的百万份招聘岗位数据深入分析了两类平台就业岗位的特征。研究发现,这两类平台就业在岗位要求和薪酬福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非平台就业岗位相比,基于位置的平台就业岗位在教育和工作经验方面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而基于云端的平台就业岗位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同时,在非认知能力的要求方面,基于位置的平台就业岗位对尽...
  • 作者:冯帅章;万倩;
  • 全文[ PDF 1103.06 KB ] 2024.12(5)  共有 676 人次浏览
  • 一孩生育经历与生育意愿的调整
  • [摘要]理解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生育类似“经验性商品”,生育经历会显著影响个体的生育意愿。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和事件分析方法,本文从实证层面考察了一孩生育经历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孩生育经历会显著提高女性的意愿生育数量,在生育过一孩后,女性意愿生育数量显著提高0.432,相当于使已婚未育女性意愿生育数量显著增加了30%;一孩生育经历对高收入水平、隔代同住、一胎性别为女孩以及农村女性的意愿生育数量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一孩生育对...
  • 作者:张川川;蒲雨恒;杨婕;
  • 全文[ PDF 1167.77 KB ] 2024.12(5)  共有 717 人次浏览
  • 机器人应用、职业伤害减少与生命健康收益
  • [摘要]工业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形式,其广泛应用已成为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驱动力。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的安全生产事故记录数据,构建了各城市的年度机器人渗透度和安全生产事故及伤亡情况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者职业伤害和生命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人数。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改善工作场所、减轻工作强度、增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来减少职业伤害。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从业...
  • 作者:蔚金霞;高文书;
  • 全文[ PDF 1217.49 KB ] 2024.12(5)  共有 850 人次浏览
  • 低保群体规模缩减的“就业激活”解释——来自外卖平台入驻的证据
  • [摘要]本文以外卖平台入驻作为外生冲击模拟准自然实验,从“就业激活”视角分析了低保受助群体规模缩减的原因。借助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外卖平台入驻带来的低保受助群体规模缩减效应。分析发现,各省的低保受助人数在外卖平台入驻后显著下降,且该效应持续约5年。该结论不受低保标准波动、地方政府困难群体转移支付强度、社会保险项目承接等因素的影响,但估计效应会因新增登记失业人数增加、城市人口聚集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提升而增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外卖平台入驻通过调节就业环境和提升劳动收入,提高了低...
  • 作者:刘璐婵;
  • 全文[ PDF 1397.09 KB ] 2024.12(5)  共有 582 人次浏览
  • 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返乡创业绩效?——来自全国返乡创业抽样调查的证据
  • [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县域城乡融合与互联网应用扩张交叠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返乡创业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使用2017年全国返乡创业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经营活动中的互联网使用对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返乡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提升效应。该结论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以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促进经营创新和政策支持的获得,提升了返乡创业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提升返乡创业绩效的效应在初次创业者和低学历创业者中更大。据此,深化创新和补足创业支持政策短板是进一步...
  • 作者:王瑜;何宇鹏;陈传波;郭红东;
  • 全文[ PDF 1230.70 KB ] 2024.12(5)  共有 770 人次浏览
  • 坚持就业优先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摘要]2024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就业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强调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业优先的思想和理念根植已久,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就业优先道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明确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目标。
  • 作者:莫荣;殷宝明;
  • 全文[ PDF 867.08 KB ] 2024.12(4)  共有 928 人次浏览
  • 拓宽青年群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 [摘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特别是青年群体就业工作。2024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青年群体就业在国家就业工作大局中极其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了解决青年群体就业问题的政策方向与实现路径,为新时代完善青年群体就业...
  • 作者:杨伟国;
  • 全文[ PDF 782.57 KB ] 2024.12(4)  共有 873 人次浏览
  • 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摘要]在国际局势骤变和逆全球化浪潮下,提升居民消费率成为中国解决供求失衡、保障经济增长持续性最为根本和重要的途径。据此,本文结合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工具变量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显示,城镇化能够提升居民消费率,即缓解供求失衡,进而畅通双循环、推动经济增长。机制分析表明,城镇化主要通过降低收入不确定性、扩大居民社交网络规模、改变居民消费环境和消费结构影响消费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城镇化对农村户籍、低收入或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东部地区、受儒家...
  • 作者:万广华;张杰皓;胡晓珊;
  • 全文[ PDF 1061.23 KB ] 2024.12(4)  共有 1172 人次浏览
  • 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提高了代际流动性吗?
  • [摘要]21世纪初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是中国保障教育公平、缩小社会差距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对这一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不仅有效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受教育年限,还提高了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受教育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群体是收入较低的家庭和希望子女有更高学历的家庭。本文的政策意义在于,提高代际流动性不仅要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作用,降低教育成本以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还要提高教育质量以提升教育回报。
  • 作者:陈长兴;徐榕;
  • 全文[ PDF 1140.70 KB ] 2024.12(4)  共有 874 人次浏览
  • 工业机器人、劳动力市场差异与婚姻决策
  • [摘要]劳动者的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婚姻决策的重要因素。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冲击了就业和收入,深刻影响了劳动力市场。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数据和微观个体调查数据,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婚姻市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降低了女性的结婚意愿,推迟了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该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使得男性就业稳定性变差、女性获得更高的收入溢价,从而使男性在婚姻市场上的经济地位和议价能力相对降低,女性相对提高,婚姻决策随之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
  • 作者:潘丽群;闫曰奇;李静;
  • 全文[ PDF 1147.47 KB ] 2024.12(4)  共有 1074 人次浏览
  • 隔代抚养影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行为吗?
  • [摘要]本文聚焦隔代抚养与老年人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使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探究老年人的隔代抚养行为对其社会参与的影响及具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提供隔代抚养能够显著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主要影响其串门、朋辈交流和参加社团三类社会参与行为,且这一影响在城乡、受教育水平和年龄层面表现出异质性。具体而言,隔代抚养主要促进了居住在乡村且相对年轻的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通过提供隔代抚养,老年人加强了与子女和亲戚朋友之间的联系,得到了更多来自子女的代际支持,从而促使其社会参与行为增加,并提升了福利...
  • 作者:李彦楚;高晶晶;
  • 全文[ PDF 1122.08 KB ] 2024.12(4)  共有 1278 人次浏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