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及其对全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 [摘要]本文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2007年和2013年全国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一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及其对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表明,从人群组分解来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缩小和农村人口份额的下降是导致这一时期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但城乡之间的组间不平等对于当年的全国收入差距仍具有非常高的解释份额。在基于收入函数的不平等指数分解中,控制教育、家庭结构、地区等因素后,城乡差距对于总体收入差距仍具有非常高的解释份额,也是这一时期收入基尼系数变化最为关键的解释因素...
  • 作者:

    罗楚亮;

  • 全文[ PDF 9175.0 KB ] 2017.5(1)  共有 5336 人次浏览
  • 儿童早期的伤疤是否长期存在?——大饥荒对退休决策的影响研究
  • [摘要]1959-1961年间的大饥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大饥荒对儿童影响的文献指出,早期经历过大饥荒的儿童教育程度偏低、健康状况较差、身高较矮。本文基于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2007)数据库,使用双重差分方法,首次对大饥荒发生时处于不同学前年龄段儿童的未来退休状况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用三重差分方法分析了大饥荒影响不同阶段儿童未来退休选择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在越小的年龄经历大饥荒,越有可能选择早退休,此结果在女性群体效果显著;0~3岁儿童经历大饥荒相比较于4~5岁经历大饥荒,在大饥荒越严重的地区...
  • 作者:

    于丽;赫倩倩;

  • 全文[ PDF 972.0 KB ] 2017.5(4)  共有 5244 人次浏览
  • 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工作任务与技能需求
  • [摘要]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既有符合一般规律的变动趋势,也存在一些独特因素使得其变化轨迹与众不同。利用工作任务法观察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迁,是解释变化路径的有效工具。本文利用新近收集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描绘了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工作任务和技能需求的变化趋势,发现即便在控制受教育水平后,工作任务的配置仍会对劳动力市场回报产生显著影响。此外,不同工作任务的回报有明显的分化。因此,构建与技能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积累体系非常重要。
  • 作者:

    都阳;贾朋;程杰;

  • 全文[ PDF 591.0 KB ] 2017.5(3)  共有 6156 人次浏览
  • 兼顾与分担:妇女育儿时间及家人影响
  • [摘要]兼顾育儿与工作对妇女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家人援手可有效分担妇女的育儿时间投入。本研究使用调查数据,依次分析了母亲、父亲和祖父母辈在育儿方面的时间投入,并考察了家人的照料支持对妇女育儿时间的分担。在时间投入上,婴幼儿照料相当于一份全职工作。母亲始终是婴幼儿的主要照料者,但是祖父母辈的帮助有效分担了母亲的时间投入,起到了重要的替代作用,尤其在幼儿期,超过4成的幼儿主要由祖父母辈照料,而父亲的作用则相对有限。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父母的婴幼儿照料时间差距更大。3岁以后托儿服务较为普遍,对女性的照料起到了明...
  • 作者:

    郑真真;

  • 全文[ PDF 1182.0 KB ] 2017.5(5)  共有 4845 人次浏览
  • 中国城乡迁移和流动人口规模重新估计——基于农村整村调查的分析
  • [摘要]农村人口迁移和流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利用事件史分析法对城乡分年龄、性别人口的迁移率和流动率进行测算,并利用年龄推移法对1991-2010年的中国农村常住人口、农村户籍人口和农村流动人口进行重新估计。研究发现,首先,利用事件史分析法,采用整村调查数据能够较好地模拟中国农村人口的流动和迁移过程;其次,利用年龄推移法对农村常住人口的结构进行修正后发现,2015年农村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1个百分点;再次,不仅农村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在城乡间流动的人口中,50岁及以上的...
  • 作者:

    向晶;钟甫宁;

  • 全文[ PDF 1569.0 KB ] 2017.5(2)  共有 5098 人次浏览
  • 中国跨越“双重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
  • [摘要]中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大众消费。本文提出“双重中等收入陷阱”的命题,即指一个经济体在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人均产出的长期停滞和中等收入群体长期无法扩大,而且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的。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中等收入群体与中产阶层和中层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中等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
  • 作者:

    李培林;

  • 全文[ PDF 7161.0 KB ] 2017.5(1)  共有 5167 人次浏览
  •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原则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围绕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分析新形势新问题、概括新思路新认识,同时注重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优秀成果中汲取营养,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学发展实际,阐述了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原则的认识。
  • 作者:

    蔡昉;张晓晶;

  • 全文[ PDF 841.0 KB ] 2017.5(4)  共有 4645 人次浏览
  • 农业劳动力的代际更替:国有农场案例研究
  • [摘要]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农场主要通过政府的强制性分配措施,获得了人力资本水平不亚于非农行业的青壮劳动力。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以来,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独生子女政策实施数年对人口与社会的影响,导致务农劳动力快速老化。国有农场现行的用工制度,未给予非正式职工与正式职工同等的社会经济待遇,对优质年轻劳动力进一步产生了排斥效应。扭转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第一,继续推进国有农场在农地管理、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提供等环节上的改革;第二,创造足以提高务农劳动者社会经济地位的制度环境,使农业和非农劳动者在具有同...
  • 作者:

    朱玲;

  • 全文[ PDF 669.0 KB ] 2017.5(3)  共有 5225 人次浏览
  • 按照更高要求推进学有所教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将其放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的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教育发展也开始了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结构深化的转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教育推进路径应该有新的思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优先发展教育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 作者:

    蔡昉;

  • 全文[ PDF 403.0 KB ] 2017.5(6)  共有 4706 人次浏览
  • 校园欺凌的影响与对策——来自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证据
  • [摘要]近年来,由于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布局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生尤其是那些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被迫选择寄宿制学校。本文使用北京大学等联合课题组于2015年10月在137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所做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小学生遭遇校园欺凌的状况以及卷入欺凌对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发现,寄宿生尤其是低龄寄宿生卷入校园欺凌的风险更高;卷入欺凌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提升教师受教育水平和责任心的角度,探讨了降低校园欺凌的办法。
  • 作者:

    吴要武;侯海波;

  • 全文[ PDF 1600.0 KB ] 2017.5(6)  共有 4954 人次浏览
  • 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就业选择的福利效应——基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
  •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年的数据,将主观幸福感作为福利的测度,分析了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就业选择的福利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公共部门还是非公共部门,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和已婚对就业者的幸福感均具有正向影响,且男性的幸福感均低于女性;就业者在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间的就业选择是基于比较优势的正向选择,公共部门就业者与其处于非公共部门相比,主观幸福的概率提升了0.3268,非公共部门就业者与其处于公共部门相比,主观幸福的概率提升了0.1433;就业者在部门间的自主选择使社会整体福利提升了3.12个百分...
  • 作者:

    周闯;曲佳霖;

  • 全文[ PDF 1163.0 KB ] 2017.5(2)  共有 5142 人次浏览
  • 已婚劳动者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研究——兼论工作和家庭是冲突还是促进?
  • [摘要]本文运用2008年RUMiC(Rural Urban Migration in China)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Probit模型和Oaxaca分解等方法,研究了心理健康状况的决定因素以及性别差异。结论和建议如下:第一,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男性,女性有心理问题的概率比男性高34%,女性GHQ-12(12项一般健康问卷)分数比男性高0854分;第二,工作和家庭对劳动者心理健康促进作用较大,但促进程度存在性别差异,对男性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大于女性;第三,不同户口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流动人口的心理不健康水平较高;第四,个人...
  • 作者:

    杜凤莲;李爽;任帅;张慧敏;

  • 全文[ PDF 1434.0 KB ] 2017.5(5)  共有 4881 人次浏览
  • 揭开性别谜团:对陕西“失踪女童”的实证解释
  • [摘要]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表明,全国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17∶100,其中,陕西省的这一比例是123∶100。无论是全国还是陕西的男女出生比例均比同期全球平均男女比例103∶107高出很多。这一现象引起很多国内外学者和媒体的关注,中国的“失踪女童”在哪里?人口学家就此做出了三种解释:选择性堕胎;遗弃女婴或者听任女婴死亡;以及不报告、不登记出生女童。陕西省县、村的人口数据支持第三种解释,不报告、不登记现象有助于澄清对男女性别不平衡的模糊认识。未登记女童处于管理的真空地带,是传统陋习的受害者。假如未登记女童现象对于扭曲的性...
  • 作者:

    史耀疆;John Kennedy;

  • 全文[ PDF 5178.0 KB ] 2017.5(1)  共有 4982 人次浏览
  • 基于QUAIDS模型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实证分析
  •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的农村入户调查数据和二次型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QUAIDS),分析了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虽然慢于城镇,但基本生活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医疗、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和居住的需求在增加。包含家庭特征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特征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与弹性影响较为显著,老年家庭的医疗保健负担、中年家庭的子女教育负担尤其重,且家庭之间的支出差距越来越受收入(总支出)的影响。从支出弹性的变化趋势来看,医疗和教育等发展型支出...
  • 作者:

    元惠连;夏庆杰;王小林;

  • 全文[ PDF 1037.0 KB ] 2017.5(4)  共有 5312 人次浏览
  • 中国的户籍制度现状、改革阻力与对策
  • [摘要]户籍制度是中国最重要的人口管理制度。自21世纪以来,中国各地户籍制度差异逐渐变大,在一系列的改革背后隐藏着诸多的驱动因素和变革阻力。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中国各地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并对各地的户籍开放度进行了评估;之后分析了差异化的户籍制度理论和现实成因。研究发现,在财政支出较高、收入较高的城市较难实行户籍开放,不同地区的官员特征差异也能解释为何各地执行不同的户籍开放政策。基于这些发现,我们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建议。
  • 作者:

    孙文凯;

  • 全文[ PDF 496.0 KB ] 2017.5(3)  共有 5423 人次浏览
  • 中国进城农民工的居住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居住模式和住房类型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临时住所,分散居住和集中居住对农民工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分散居住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较为强烈,尤以居住在自建房和自购房的农民工幸福感最强,而居住在非正规场所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最低。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和考虑地区异质性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考虑到实证分析中潜在的内生性偏误,本文结合倾向匹配得分法构造反事实框架,并进行替换解释变量、调整模型和样本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然保持一...
  • 作者:

    祝仲坤;冷晨昕;

  • 全文[ PDF 1849.0 KB ] 2017.5(2)  共有 5054 人次浏览
  •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分配效应:地区和城乡差异
  • [摘要]利用中国1996年至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劳动收入份额对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分配效应。对中国整体而言,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具有显著的分配改善效应。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三个直辖市劳动收入份额的分配效应为正而其他省份为负,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分配效应为负,三大地区间的分配效应差异是劳动收入份额整体分配效应存在截面和时间维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分城乡看,劳动收入份额的分配效应在城镇为正而在农村为负,两大分配关系在城镇和农村内部存在系统差异。通过劳动力流动视角,本文统一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分配效应的地区和城乡差...
  • 作者:

    周明海;杨粼炎;

  • 全文[ PDF 2257.0 KB ] 2017.5(6)  共有 5097 人次浏览
  • 人口流动与养老金地区差距: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
  • [摘要]本文使用2001-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流动对地区养老金差距及不平等的影响。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的结果显示,在控制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后,人口流入越多则地区养老金水平越高,人口流动因素扩大了地区养老金的不平等程度。在人口流动常态化的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的地区分割将带来老年风险的“责任转嫁”。人口流入地区获得养老金的“流动人口溢出”,而人口外流地区则承担养老金的“流动人口损失”。这种老年风险与保障的错配将极大冲击本就脆弱的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 作者:

    王震;

  • 全文[ PDF 8410.0 KB ] 2017.5(1)  共有 4879 人次浏览
  • 预期生活照料的可获得性与生活满意度——基于CHARLS数据的经验分析
  • [摘要]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中老年人预期照料可获得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预期照料可得性对于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预期照料不可得人群的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预期照料可得人群。这种效应在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之间都存在,且其效应在农村大于城镇、女性大于男性。在预期照料是否可获得人群的生活满意度差异中,经济支持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这些发现对于理解中国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 作者:

    赵蒙蒙;罗楚亮;

  • 全文[ PDF 1271.0 KB ] 2017.5(5)  共有 4602 人次浏览
  •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信息干预与农村学生身体健康
  • [摘要]农村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未来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近年来,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效消除农村学生的营养不良是农村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农村儿童监护人营养健康知识缺乏的问题,本文利用在宁夏回族自治区3个贫困县的51所农村小学进行营养信息干预的随机实验数据,运用倍差法(DID)研究了信息干预对学生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干预对农村学生的贫血状况并没有显著改善。但是,与少数民族学生相比,信息干预对于汉族学生健康状况的改善更加有效。本研究为日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农...
  • 作者:

    常芳;王欢;刘琪林;贺心悦;王楠;

  • 全文[ PDF 622.0 KB ] 2017.5(3)  共有 4938 人次浏览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