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机器换人的储蓄效应——技术变革中的收入冲击、消费变动与风险偏好演化
  • [摘要]机器换人与居民高储蓄率是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重要现象,而关于二者的内在关联及影响机理尚待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技术变革视角,对中国持续居高的居民储蓄提出了新解释。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带来的机器换人显著增强了储蓄偏好,其他因素不变时,微观主体受机器换人的影响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储蓄平均增加21.45%。该结论在利用不同机器换人和储蓄指标、区域双重差分、工具变量、惩罚回归等方法进行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时均成立。影响机制在于,机器换人虽降低了收入,但会通过减少双倍消费增加储蓄。深层次原因是,机器换人降低了居民的风险偏好,...
  • 作者:李超;宁光杰;
  • 全文[ PDF 1857.36 KB ] 2024.12(1)  共有 2527 人次浏览
  • 理解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第五轮)报告
  • [摘要]为了深入理解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于2023年在全国8个代表性大城市开展了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第五轮)。调查共收集了381个居民委员会的9122份住户问卷和26145份个人问卷。调查数据包含城市本地住户和外来住户及其成员的就业、工作技能、教育培训、收入支出、社会保障等丰富信息,为在中国开展劳动经济学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 作者: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课题组;
  • 全文[ PDF 1287.73 KB ] 2024.12(1)  共有 2553 人次浏览
  • 社会网络、数字经济与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充分就业
  • [摘要]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资本,依托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其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了社会网络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理论模型,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和城市统计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的影响机制及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在农业转移人口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城市乡土网络显著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充分就业,而城市本地网络显著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城市乡土网络主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薪酬福...
  • 作者:付明辉;刘传江;
  • 全文[ PDF 1132.51 KB ] 2025.13(1)  共有 766 人次浏览
  • 数字创新合作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基于上市公司联合申请专利数据的研究
  • [摘要]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民生保障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在数字技术变革背景下,数字创新合作如何影响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待检验。本文采用2013-2022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企业层面考察了数字创新合作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创新合作显著促进了就业,这一效应在规模较小、非国有和数字化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为凸显,而是否参与产学研合作对数字创新合作与就业关系的影响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创新合作通过生产规模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平台效应促进就业。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发现数...
  • 作者:史婵;杨志红;王小林;
  • 全文[ PDF 1126.87 KB ] 2025.13(1)  共有 586 人次浏览
  • 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收入份额
  • [摘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广大劳动者跻身中等收入行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基于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本文手动搜集整理了城市层面的户籍制度改革信息,并与沪深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及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匹配。以城市人口规模为断点,本文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户籍制度改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收紧户籍制度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显示,收紧户籍制度通过资本替代劳动、抑制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以及改变劳动力市场规模三...
  • 作者:冯典状;张卫国;
  • 全文[ PDF 1486.59 KB ] 2025.13(1)  共有 581 人次浏览
  • 就业形态变革下的养老保险参保激励
  • [摘要]中国的就业形态发生了较大变革,灵活就业人员数量激增,但以雇主为基石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未跟上就业形态变革的步伐,导致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偏低。本文运用计量和精算模型,分析单一缴费基数下限或差别缴费基数下限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以及对在职和退休群体以收入或养老金度量的共同富裕程度的影响。研究有以下三方面发现。第一,差别缴费基数下限可显著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参保率。第二,随着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下限的降低,在职群体的收入共同富裕程度提高,退休群体的养老金共同富裕程度降低。权衡在...
  • 作者:曾益;叶琪茂;
  • 全文[ PDF 1204.46 KB ] 2025.13(1)  共有 668 人次浏览
  • 房产税改革对婚姻形成的影响
  • [摘要]住房是影响婚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房产税改革对婚姻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产税改革显著提高了结婚率,男性和女性结婚率分别提升了3.7个和4.5个百分点,且这一促进效应在改革后的近十年内具有持续性。机制分析显示,房产税改革通过促进首套住宅拥有、推动婚房购置、提高住房财富,提升了男性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婚姻的形成。异质性分析表明,房产税改革主要促进了受教育程度较高、拥有城镇户口及拥有小户型住房的人群的婚姻形成,这一发现为制定更加...
  • 作者:张阳阳;林裕欣;
  • 全文[ PDF 1067.61 KB ] 2025.13(1)  共有 573 人次浏览
  • 性别红利与贸易模式——基于女性优势技能视角的经验研究
  • [摘要]人口红利是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议题,但既有研究对人口结构中性别因素在社会经济层面的作用缺乏足够关注,其深层次价值也未得到充分发掘。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一国性别结构如何通过女性优势技能塑造其出口模式,利用美国劳工部职业信息网络与劳工统计局提供的职业-行业就业数据库以及全球各国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女性优势技能密集度指标,实证检验性别结构对一国贸易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女性人口占比较大的国家在女性优势技能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具有相对更多的出口,表明性别结构的跨国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异质性研究...
  • 作者:王明涛;周亚静;杨依婷;
  • 全文[ PDF 1122.23 KB ] 2025.13(1)  共有 704 人次浏览
  • 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与劳动收入份额
  • [摘要]为探究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本文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并以2007-2023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实证考察对象。结果表明: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会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探析其中机制发现,增强预防性动机、缩减投资支出与劳动雇佣规模是重要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在营商环境较差的地区、制造业行业及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此外,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感知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后,会进一步抑制企业未来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的研究补充了...
  • 作者:杨小伟;张娆;张治强;
  • 全文[ PDF 1150.61 KB ] 2025.13(2)  共有 277 人次浏览
  • 企业国际化、就业增长与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基于年报的文本分析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国际化能否促进就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构建企业国际化词典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探究企业国际化对就业规模和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国际化显著促进了就业增长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其核心逻辑在于,企业国际化能够通过扩大市场需求和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就业增长,并通过教育和职能结构的转化促进人力资本结构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国际化主要通过增加高技能人员就业而产生结构性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国际化对高成长性、非国...
  • 作者:李冬伟;方俊;李建良;付梦娇;
  • 全文[ PDF 1303.68 KB ] 2025.13(2)  共有 245 人次浏览
  • 机器人使用如何塑造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基于职业任务属性转变的视角
  • [摘要]机器人技术正以各种方式重塑劳动力市场,成为影响劳动力市场性别平等的新挑战。本文使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提供的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微观数据,基于职业任务属性转变视角,分析机器人使用对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机器人使用主要通过降低任务自由度、增加任务复杂度扩大性别就业差异,而通过降低任务繁重度对性别就业差异的影响有限。机器人使用通过降低任务自由度显著缩小性别收入差异,但该过程并非良性过程。机器人使用主要扩大存在育儿压力、高中学历劳动者的性别就业差异,并且大幅缩小...
  • 作者:黄乾;苏文杰;郭建君;
  • 全文[ PDF 1102.73 KB ] 2025.13(2)  共有 257 人次浏览
  • 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福利增进——基于可行能力的视角
  • [摘要]本文基于可行能力理论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对劳动者就业福利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城市层面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者就业福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劳动者就业福利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者就业福利增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对教育程度、职业技能等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和中西部及农村等地区的劳动者群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的赋能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彰显出数字经济的包容性特征;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提升就业质量增进劳动者就业福利,而城市包容度则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本文的结论不仅...
  • 作者:项升;李豫新;
  • 全文[ PDF 1054.11 KB ] 2025.13(2)  共有 279 人次浏览
  • 公共数据开放与就业机会——来自6800万条在线招聘信息的证据
  • [摘要]有序开放公共数据、激发数字红利是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利用全国6800万条在线招聘岗位信息构建在线招聘需求指标,将各地方政府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公共数据开放对当地就业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增加了当地在线招聘需求,且这一效果在开放数据量级较大的地区更明显。作用机制在于,公共数据开放可通过激发创业活力、推动数实融合发展、促进人口集聚发挥就业机会创造效应。公共数据开放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包容性和均等性,即企业愿意提供更多面向低学历、无工作经验和低收入群体的岗位需...
  • 作者:韦庆芳;魏下海;刘缘;余玲铮;
  • 全文[ PDF 1227.81 KB ] 2025.13(2)  共有 291 人次浏览
  • 数据要素、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居民就业
  •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要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内生增长模型,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尤其是数据要素在人工智能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散经济体达到稳态时,尽管人工智能会替代一部分劳动力,但居民能够在减少数据要素和劳动供给的情况下,提升消费水平和自身福利。然而,当数据要素的使用受到限制时,不仅经济增长会放缓,居民福利也将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供给弹性的引入限制了数据要素的积累时间,导致经济体达...
  • 作者:李晓龙;陈宠;廖乐伟;秦雪征;
  • 全文[ PDF 1462.86 KB ] 2025.13(2)  共有 901 人次浏览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