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村废弃物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摘要]本文基于对2017年以来的乡村废弃物管理调查,主要阐明以下发现:第一,以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理念为基准的法律法规,构成了乡村废弃物管理的制度框架。第二,广泛的环境教育和信息传播与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一起,有效促进了养殖业污染治理、厕所革命和生活垃圾管理的进展。第三,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产生废弃物的企业、住户和个人分担了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责任和成本。财政资金重点投资于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流程中的市场失灵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设施竣工后的运行和维护资金不足,加之项目设计和投资决策缺少制度化的村...
- 作者:朱玲;
- 全文[ PDF 2704.0 KB ] 2019.7(5) 共有 4727 人次浏览
|
|
- 房价下跌的消费冲击
- [摘要]在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背景下,预防房价显著下跌所带来的消费冲击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利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房价波动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侧重研究房价下跌所带来的非对称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检验其对消费冲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房价上升对居民消费影响为正,但房价下跌带来的负向消费冲击同样也非常明显,且房价下跌幅度越大则抑制居民消费的程度就越高,因而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本文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拒绝了直接财富效应和抵押品效应,而支持预防性储蓄动机。由于存在房价下跌的...
- 作者:万海远;李庆海;李锐;
- 全文[ PDF 1677.0 KB ] 2019.7(5) 共有 5607 人次浏览
|
|
- 为何“读书无用论”重返农村?——不同出身个体教育回报率变化的解释
- [摘要]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初中辍学率上升和高中入学率下降的现象。本文利用CHIP 1995-2013年共计5轮的调查数据,分别估计了农村出身和城市出身个体在不同时期教育回报率的变化,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模型缓解估计潜在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的问题。研究发现,对于农村出身个体来说,2007年和2013年的高中阶段和大专阶段教育回报率远小于1995年和2002年。对于城市出身个体来说,1995-2002年的高中、大专和大学及以上阶段的教育回报率总体呈上升的趋势,随后在2007年有所下降,但其在2013年又上升至较高的水平。农村出身个体的高中...
- 作者:郑筱婷;孙志颖;陆小慧;
- 全文[ PDF 1715.0 KB ] 2019.7(5) 共有 5227 人次浏览
|
|
- 中国教育—工作匹配现状及其影响效应
- [摘要]本文结合主观的自我评价法和客观的众数法构建了一个众数自评法新指标,并采用工具变量法纠正测量误差引致的内生性问题,对中国教育—工作匹配现状及其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基于众数自评法的测度结果表明,中国过度教育、适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48.15%、30.28%和21.57%。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与受教育水平相同的处于教育—工作匹配状态的劳动力相比,过度教育者的收入和工作满意度分别低10.7%和45.7%,教育不足者的收入和工作满意度分别高18.1%和30.6%;与相同工作岗位上处于教育—工作匹配状态的劳动力相比,过度教育者的收入...
- 作者:彭树宏;
- 全文[ PDF 1719.0 KB ] 2019.7(5) 共有 5368 人次浏览
|
|
- 中国老年人多维度精准扶贫测算研究——基于2010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6年数据,考察中国老年人的收入贫困、多维贫困状况及其变化。就全国整体情况而言,与非老年人相比,2010年老年人贫困发生率相对较低,但贫困程度更深;而到2016年,两个群体的贫困程度相当。与2010年相比,2016年老年人各缺失维度的贫困发生率和平均缺失份额均大幅下降,贫困发生率平均下降30%左右,平均缺失份额下降10%左右。农村老年人贫困的降幅要超过城市10%左右,农村老年反贫困效果更明显。基于“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计算出的老年人多维贫困指数发现,多维贫困程度要远低于收入贫困程度...
- 作者:徐丽萍;夏庆杰;贺胜年;
- 全文[ PDF 1793.0 KB ] 2019.7(5) 共有 4841 人次浏览
|
|
-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及趋势
- [摘要]以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本文基于宏观和微观层面评述了新技术革命对就业需求和工作任务产生的影响与趋势。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历史看,机器人、人工智能是延续经济增长过程“自动化”驱动的新阶段,可能诱发报酬递增经济的出现,并影响企业的微观行为。新技术变革的“替代效应”使机器替代体力工作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智力工作岗位的替代,而与之相反的“生产效率效应”则创造了增加劳动力需求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新工作任务,尤其是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工作任务。机器人、人工智能...
- 作者:屈小博;
- 全文[ PDF 836.0 KB ] 2019.7(5) 共有 9223 人次浏览
|
|
- 外貌与社会资本形成:美貌溢价的再检验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CCSLS2016)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的数据,探究外貌对个人社会资本形成的影响,实证分析产生外貌歧视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越美貌,社会资本的形成越积极,即社交支出越高,社交时间越长,要好朋友越多,更可能有恋爱经历,越偏好于在微信朋友圈展示自我等。对外貌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修饰美比天生美更显著地影响社会资本形成。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探析表明,社会资本形成是产生美貌溢价的一个重要渠道,外貌通过提升社交能力和改善社交态度进而提高收入,从而产生美貌溢价。
- 作者:邓卫广;高庭苇;
- 全文[ PDF 1231.0 KB ] 2019.7(6) 共有 5611 人次浏览
|
|
- 饥荒、性格形成与心理健康
- [摘要]本文基于1959-1961年的饥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研究了饥荒经历的长期记忆。研究发现,饥荒经历对个人性格的影响导致个人用于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的时间较少,主要体现在用于视听娱乐、健身以及娱乐消遣等享乐型活动的时间,进而影响心理健康。在考虑了个体的休闲和社交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该影响机制仍然成立。本研究为人生早期负面经历的长期影响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也充实了关于大饥荒影响的研究。
- 作者:林淑贞;周泳宏;
- 全文[ PDF 2471.0 KB ] 2019.7(6) 共有 4780 人次浏览
|
|
- 非认知技能及干预措施研究
- [摘要]随着新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非认知技能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经济学家将人力资本的经验内容区分为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而非认知技能也是其他学科关注的对象。本文介绍了非认知技能的概念、形成、对社会及代理人自身的意义,以及不同学科在研究非认知技能时的发现。随机受控实验是推进非认知技能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发达国家的实验项目和研究发现,也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研究做了介绍。学术界对非认知技能的认知取得了一些共识,但更多的内容还处于探索中。
- 作者:吴要武;宋映泉;
- 全文[ PDF 1170.0 KB ] 2019.7(6) 共有 4468 人次浏览
|
|
- 终生收入法计量人力资本之研究评述
- [摘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是受限于数据可得性和测算的复杂度,人力资本的计量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较为成熟的计量方法主要有终生收入法、成本法和指标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终生收入法。本文详细梳理和比较了国外使用终生收入法测算人力资本的具体实践,可以为之后人力资本测算研究深入到组织和个人层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 作者:何珺子;杨伟国;董兴奎;
- 全文[ PDF 1452.0 KB ] 2019.7(6) 共有 4852 人次浏览
|
|
- 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源起、发展及展望
- [摘要]本文回顾了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相关研究,对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形成及演变历程,其所带来的影响结果等内容进行了文献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否存在企业专用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论,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待扩展;相关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对内部员工成长、绩效水平等的影响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在不同文化背景、行业和企业中的文化适用性也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研究。
- 作者:杨玉梅;宋洪峰;赵军;
- 全文[ PDF 1156.0 KB ] 2019.7(6) 共有 4453 人次浏览
|
|
- 生命周期视角下新人力资本理论的最新进展:测量、形成及作用
- [摘要]近年来,以能力而非教育为核心的新人力资本理论的系列研究成为学术与政策领域的热点话题,神经科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围绕这一主题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进行交叉融合,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个体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在总结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首先打开能力形成的黑箱系统,总结了家庭、学校、社区和国家政策干预多维环境对早期能力形成的影响,而后梳理并评价了能力对个体后天经济社会行为表现的影响的相关实证研究。此外,本文还重点关注了经济学研究方法对这一领域研究的重...
- 作者:李晓曼;于佳欣;代俊廷;张领;
- 全文[ PDF 1464.0 KB ] 2019.7(6) 共有 5319 人次浏览
|
|
- 第六届中拉政策与知识高端研讨会综述
- [摘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泛美开发银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研究院承办的“新兴技术在市民数字服务、可持续城市和未来物流中的应用”第六届中拉政策与知识高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5日至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泛美开发银行知识与行业事务副行长Ana María Rodríguez-Ortiz,以及河南省地方领导在开幕式上做了主旨演讲。参会的国内外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围绕“新兴技术在中国和拉美地区市民数字服务、可持续城市和未来物...
- 作者:韩润霖;
- 全文[ PDF 1089.0 KB ] 2019.7(6) 共有 4432 人次浏览
|
|
|
|
- 新中国成立70年减贫经验及其对2020年后缓解相对贫困的价值
- [摘要]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事件。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消除绝对贫困的历程和贫困治理经验,对于2020年后缓解相对贫困问题,进而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 作者:王小林;
- 全文[ PDF 1184.0 KB ] 2019.7(6) 共有 4763 人次浏览
|
|
- 美貌能提高婚姻满意度吗?——来自CFPS数据的经验证据
- [摘要]美貌作为一种稀缺禀赋,能为个体带来额外的精神福利。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外貌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外貌对婚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对于不同户口、年龄、学历和收入的人群而言,外貌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从影响机制分析来看,外貌除了直接影响婚姻满意度外,还会通过自身路径和配偶路径两条渠道,间接影响婚姻满意度,并且这种影响机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自身路径方面,外貌通过影响女性自信心,间接影响其婚姻满意度;而外貌通过影响男性自信心、社会资本和收入水平...
- 作者:
胡文馨;曾湘泉;
- 全文[ PDF 1458.0 KB ] 2019.7(3) 共有 5549 人次浏览
|
|
- 来自父母的收入馈赠:人力资本机制抑或社会资本机制?
- [摘要]为了区别父母对子女收入的影响究竟通过人力资本机制,还是通过社会资本机制实现,本文考察了官员子女这一特殊群体高收入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愈加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监督环境下,官员身份对子女的收入增长不再呈现显著促进作用,社会资本机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而,受教育水平间接强化了官员子女与一般家庭子女收入之间的不公平。其中,母亲为官对子女收入的间接提升作用尤为明显,人力资本机制成为其子女收入增长的主要路径。当前的监督机制和监督环境已经很好地控制了官员通过权力直接提高子女收入的现象,如何进一步规范官员子...
- 作者:
陈昊;
- 全文[ PDF 1813.0 KB ] 2019.7(2) 共有 4866 人次浏览
|
|
- 方言能力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
- [摘要]本文利用2013-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了方言能力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并通过引入“城市归属感”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了方言能力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方言能力不仅直接提升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还通过增强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间接提升其长期居留意愿。在使用工具变量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核心结论依然成立,并且不同户籍、不同职业以及跨方言区与同方言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 作者:
王忠;旷远瑶;
- 全文[ PDF 1450.0 KB ] 2019.7(4) 共有 4830 人次浏览
|
|
-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基于网络搜索大数据的视角
- [摘要]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经济增长速度既与失业率波动相关,也与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相关。本文使用广义奥肯定律模型测算了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而估算了2013年至2018年间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估算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在逐渐减慢;其次,中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依然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农业劳动力每向非农产业转移1%的就业人口,将促进经济增长0.454~1.975个百分点;最后,中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步降低,...
- 作者:
张涛;刘宽斌;
- 全文[ PDF 1309.0 KB ] 2019.7(1) 共有 4749 人次浏览
|
|
- 收入冲击、婚姻满意度和夫妻议价
- [摘要]婚姻满意度一直是婚姻经济学和家庭经济学的重要议题,但关于收入与婚姻满意度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数据,利用中国农村老年人60岁后才有资格领取新农保养老金这一自然实验所带来的外生收入冲击,采用断点回归设计考察了收入冲击对婚姻满意度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收入增加将显著促进中老年人的婚姻满意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收入提升婚姻满意度并非是通过扩大家庭的整体预算约束引起的,而是由于获得养老金的一方提升了其在婚姻关系中的议价能力。...
- 作者:
马超;程令国;闫雪凌;
- 全文[ PDF 1960.0 KB ] 2019.7(3) 共有 5289 人次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