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就业升级与技能提升——中国社科院—欧盟就业总司国际研讨会(2016)综述
  •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为了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2016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会同欧盟委员会就业总司,在郑州举办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就业升级与技能提升”为主题的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郑州大学承办,劳动经济学会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欧盟委员会、浙江大学、南开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埃因霍芬苏玛学院、贝萨研究院等单位的50多位劳动经济学者,以及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河南人民...
  • 作者:
  • 全文[ PDF 0.00 KB ] 2016.4(6)  共有 5949 人次浏览
  • 第四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会议综述
  • [摘要]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济学院和“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理事会共同主办、由《经济科学》杂志社和《劳动经济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四届“中国劳动经济学者论坛”(季会)于2016年10月15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巴黎经济学院等高校、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本次论坛就劳动与就业、养老与社会保障、贫困与收入分配、教育与人力资本...
  • 作者:
  • 全文[ PDF 0.00 KB ] 2016.4(6)  共有 6024 人次浏览
  • 企业利润与员工工资的门限效应研究——基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企业数据的分析
  • [摘要]企业利润对员工工资的影响中存在门限效应,员工工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中也存在门限效应。本文利用天津市923家企业调研数据,并采用Caner & Hansen(2004)中的方法,检验工资和利润关系中的门限效应,并估计了门限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利润对工资的影响中有一个门限值,门限值来自工资水平;工资对利润的影响中同样存在门限效应,利润为门限变量时门限值有两个,工资为门限变量时门限值有一个。企业利润和员工工资之间可以相互促进,但当企业利润较低时或者工资水平较低时,这种相互促进关系并不成立;当工资和利润超过特定水平后,工...
  • 作者:

    赵红梅;吴婷;周云波;

  • 全文[ PDF 0.00 KB ] 2016.4(6)  共有 5644 人次浏览
  • 美貌者进入了高收入职业吗?
  •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Brown分解方法估计相貌对于职业获得和工资差距的作用效应,并从非认知能力和歧视两个方面,剖析了产生基于相貌的职业获得差异和收入差距的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力资本、工作特征和非认知能力的基础上,美貌者与相貌平平者收入差距的64%是由不可解释因素导致的,36%是由可解释因素导致。如果美貌者和相貌平平者获得同样的对待,那么美貌者在高收入职业的概率和收入均将有较大幅度下降。本文的实证结果证实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基于相貌的职业获得差异,但这种不可解释的职业获得差异不能完全归因...
  • 作者:

    费舒澜

  • 全文[ PDF 0.00 KB ] 2016.4(6)  共有 6086 人次浏览
  •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减贫
  • [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减贫做出了重要贡献。伴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如何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好地实现减贫,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利用多种来源的宏观和微观数据,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对经济发展和减贫做出贡献,以及现阶段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减贫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指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相对充分的条件下,对于仍然存在的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辅之以新的减贫方式,例如加强社会保护制度建设。本文还总结了中国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的重要启示。
  • 作者:

    贾朋;都阳;王美艳;

  • 全文[ PDF 0.00 KB ] 2016.4(6)  共有 5396 人次浏览
  • 婚姻匹配、生活满意度和初婚离婚风险——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研究
  •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分析了1949-2010年初婚婚姻匹配模式的变迁,研究了初婚婚姻匹配对生活满意度及离婚风险的影响,从年龄、教育和家庭背景三个维度估计了“婚姻梯度”匹配对生活满意度的不同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几个婚育变量对婚姻的不同影响:初婚年龄与生活满意度负相关,与婚姻稳定性呈现“U型”关系;婚前同居对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男性离婚概率;尽管儿子数量与生活满意度负相关,但大幅增强了婚姻稳定性。
  • 作者:

    郭婷;秦雪征;

  • 全文[ PDF 0.00 KB ] 2016.4(6)  共有 8735 人次浏览
  • 中国儿童健康不平等的演化和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本文使用1993年至2009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分析经济社会因素对中国儿童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文章发现:首先,中国儿童存在健康不平等现象。其次,各因素在不同时间截面对儿童健康不平等的相对贡献存在差异。户口和医疗保险对儿童健康不平等的贡献呈现递减的趋势。家庭人均收入和地区固定效应二者的作用相互补充。家庭人均收入的贡献较小时,地区固定效应的贡献相对较大。此外,儿童健康不平等很大程度上受到健康资本代际传递的影响;同时,父母及家庭对儿童的照顾影响也比较大。跨时期看,儿童健康不平等程度存在波动性发展...
  • 作者:

    马哲;赵忠;

  • 全文[ PDF 0.00 KB ] 2016.4(6)  共有 6111 人次浏览
  • 医疗保险的全局效应:来自中国全民医保的证据
  • [摘要]利用全国90家公立医院在2004年至2011年的运行数据,本文研究了中国实施全民医保的全局效应。由于在实施全民医保政策(2006年)之前,各地区医疗保险覆盖率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地区受全民医保政策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利用这一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比较了不同地区的公立医院的医院服务量、医疗费用以及资源供给在实施全民医保政策之后的变化趋势。本文发现:第一,实施全民医保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使用量;第二,全民医保大幅度增加了医疗总费用,特别是药品费用和检查费用;第三,全民医保刺激了医院床位数增加和固定资产投资。...
  • 作者:

    陈秋霖;傅虹桥;李玲;

  • 全文[ PDF 0.00 KB ] 2016.4(6)  共有 6073 人次浏览
  • 国外多雇主集体谈判的理论、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 [摘要]国外多雇主谈判在稳定劳动关系、扩大集体谈判覆盖面、统一劳动标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理论层面,本文从交易成本理论、谈判力量理论、垄断市场理论和工资溢价理论,对国外多雇主谈判的产生进行了梳理和解释。在实践层面,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影响多雇主谈判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并对英国、法国、美国和瑞典四国的多雇主谈判的发展、实践及特征进行了总结。最后,本文建议从加强国家立法与集体协商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探索建立集体协议的推广适用机制以及大力培育雇主组织三个方面,推动中国行业多雇主集体协商的发展。
  • 作者:

    徐璐;林瑶;

  • 全文[ PDF 9.08 KB ] 2016.4(4)  共有 5781 人次浏览
  • 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农村犯罪——基于中国村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摘要]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就业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也引致了一系列社会后果,农村犯罪率的变化就是一个重要表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村犯罪同时产生“转移效应”和“创造效应”,共同推动农村犯罪率的变化。本文基于全国225个村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三期面板数据,借助极端天气对农业和非农收入结构造成的外生冲击,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村犯罪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形成的犯罪“创造效应”大于“转移效应”,导致农村犯罪率上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每增加1%,将使农村刑事犯罪率和违反治安管...
  • 作者:

    张海鹏;陈帅;

  • 全文[ PDF 8.68 KB ] 2016.4(4)  共有 6237 人次浏览
  • 中国近年体制内工资溢价趋势——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证据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年和2010年的数据,主要运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考察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体制内工资的溢价水平和变化趋势,及其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内部的差异情况。本文发现,2010年与2003年相比,中国的体制内工资溢价水平有着明显的下降,体制内收入由显著高于可比个体的体制外收入变为二者没有明显差异;地区间的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则表明,东中部地区溢价水平在2003年较为明显,但2010年只有不显著的溢价,而西部地区溢价一直不显著。通过对体制内外部门内部做更细致的研究,本文发现,党政机关在早期溢...
  • 作者:

    孙文凯;王晶;李虹;

  • 全文[ PDF 9.53 KB ] 2016.4(4)  共有 6546 人次浏览
  • 就业政策的阶段特征与调整方向
  • [摘要]中国经济正处于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关键阶段。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就业政策的重点也应做相应调整。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前,岗位创造和劳动力区域流动是就业工作的重点领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越来越受到人口老龄化、对就业质量的要求、资本报酬递减等诸多因素的约束,提升生产率更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相应地,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的重点应该致力于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由此推动的生产率提升。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的方向也应该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 作者:

    都阳;

  • 全文[ PDF 8.86 KB ] 2016.4(4)  共有 5282 人次浏览
  • 中国老年照料劳动力需求的估计与预测——来自澳大利亚的经验
  • [摘要]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背景下,老年照料需求激增,而家庭支持力不断弱化,社会化老年照料服务亟待发展,专业化老年照料劳动力队伍的扩充非常关键。澳大利亚老年照料服务发展成熟,数据资料完备,可供学习和借鉴。本研究考虑到中国老年照料服务从家庭到社会的转变,以及设置正规照料服务的可获得性不断提高且逐步达到澳大利亚2012年的水平,结合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老年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健康改善情况、家庭养老传统、典型政策目标等因素的变动,设置了5种情境,预测了2015-2050年中国老年照料劳动力需求,并借助敏感性分析揭示...
  • 作者:

    封婷;肖东霞;郑真真;

  • 全文[ PDF 12.08 KB ] 2016.4(4)  共有 5821 人次浏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