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环境、努力与收入不平等
  • [摘要]收入不平等中既有个体不可控的环境引致的机会不平等,也有个体可控的努力导致的努力不平等。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2015年数据,构造更为全面的环境集与努力集,基于事前参数法测度机会不平等总量,分析环境影响收入的中间渠道,并基于方差分解法测度努力不平等。结果表明:宏观环境(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及基础设施)在个人层面环境(性别、户籍)对收入的影响上具有调节作用;机会不平等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和户籍性质差异;环境影响收入的中间渠道中教育占据主导地位,且具有性别、户籍性质与区域...
  • 作者:刘成奎;何英明;
  • 全文[ PDF 1205.0 KB ] 2020.8(5)  共有 4037 人次浏览
  • 女性高学历就能降低性别工资差距吗?
  • [摘要]教育与工作的匹配度不仅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更会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教育—工作匹配模型(ORU)区分了教育与工作的不同匹配情况,综合考虑了劳动供给和需求的情况,可以更为细致地分析教育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从工作匹配的角度研究了教育如何影响工资进而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教育回报并非线性大于男性,而是在达到工作要求的教育年限后才有显著体现;符合工作要求的教育年限不论是在禀赋效应还是结构效应方面均能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教育和工作的有效匹配才能更好地...
  • 作者:韩雷;侯新望;
  • 全文[ PDF 1007.0 KB ] 2020.8(5)  共有 4114 人次浏览
  • 房价上涨对已婚女性生育率的影响
  • [摘要]与总和生育率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反,近年来中国房价持续上涨。本研究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房价上涨对已婚女性生育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已婚女性生育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成立。分年龄组看,房价上涨既推迟了已婚女性生育,又降低了总和生育率。分生育胎次看,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已婚女性生育一胎和二胎的概率,且当一胎是男孩时,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生育二胎的概率;当一胎是女孩时,房价上涨对生育二胎的概率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分房屋所有权的结...
  • 作者:李志龙;陈技伟;冯帅章;
  • 全文[ PDF 1272.0 KB ] 2020.8(5)  共有 4295 人次浏览
  • 中国城镇居民养老金收入差距的变化
  • [摘要]本研究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三轮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养老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以及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养老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受教育程度对养老金收入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逐渐变小,地区和性别的影响呈现出波动性。对养老金收入的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如果将个人养老金收入低于中位数1/2的提升至中位数1/2水平,个人养老金收入和家庭人均养老金收入差距分别降低25%左右和15%左右;如果将个人养老金收入低于均值的提升至均值水平,个人养老金收...
  • 作者:李实;吴凡;徐晓静;
  • 全文[ PDF 1058.0 KB ] 2020.8(5)  共有 3766 人次浏览
  • 中国农村低保政策效果评估——研究述评与展望
  • [摘要]评估中国农村低保的政策效果不仅有助于促进对公共转移支付项目作用机制的理论认识,而且还能为优化农村低保政策设置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持。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解中国农村低保政策效果的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从福祉效应、瞄准效果和行为激励三个角度系统综述了中国农村低保效果评估文献。本文总结了已有研究达成的共识,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拓展方向。本文结论能够为包括农村低保在内的中国减贫政策效果评估研究提供借鉴。
  • 作者:韩华为;高琴;
  • 全文[ PDF 2099.0 KB ] 2020.8(1)  共有 5231 人次浏览
  • 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户福利的多维度考察:基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
  • [摘要]本文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项目中欠发达地区的数据,测算了农户福利指数并检验了劳动力流动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家庭多维度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能显著提高农户的综合福利,与此同时,劳动力流动对不同维度农户福利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力流动对家庭经济情况、社会保障、主观心理条件、少儿抚育和老人赡养五个福利维度产生了正效应,而劳动力流动对于家庭关系和闲暇福利两个维度却产生了负效应。值得关注的是,省内流动及省外流动对农户福利的影响不同,且省内务工家庭的福...
  • 作者:樊士德;张尧;
  • 全文[ PDF 1512.0 KB ] 2020.8(1)  共有 4668 人次浏览
  • 家务劳动的代际分工研究:来自CTUS的经验分析
  •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时间利用调查(CTUS)数据,系统研究了中国家庭家务劳动代际分工模式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父辈与子辈的家务劳动时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母亲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年龄和主要活动状态对子女家务劳动时间的影响较为显著,年龄越小或以“在校学生”、“全职工作”为主要活动状态的子女进行家务劳动的时间更少;父母工作状态显著影响自身及其配偶的家务劳动时间,工作时间越长,其家务劳动时间越少而配偶家务劳动时间相应增加;持有性别平等观念父母的家务劳动分工相对公平,具体表现为母亲家务劳动时间减少而...
  • 作者:韩中;王刚;
  • 全文[ PDF 1506.0 KB ] 2020.8(1)  共有 5028 人次浏览
  • 新型城镇化能改善代际流动性吗?
  • [摘要]本文基于由地区层面数据构建的新型城镇化指数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新型城镇化与代际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有效提高了代际教育流动性与代际职业流动性。异质性分析说明,新型城镇化提高子代为男性家庭代际职业流动的效果优于子代女性家庭,同时新型城镇化提高代际流动性的效果在中西部明显不足,并且农村地区的代际职业流动也未得到提高。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能通过降低收入不平等与促进家庭化迁移提高代际流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未能改善进城务工代际职业流动的社会融合...
  • 作者:李军;李敬;
  • 全文[ PDF 2364.0 KB ] 2020.8(1)  共有 4553 人次浏览
  • 人力资本、政治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 [摘要]本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5省25县100村2000户中国农村发展长期跟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教育)以及政治资本(家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2004-2015年期间,教育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及外出就业均有促进作用,且教育对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要大于男性。政治资本虽然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尤其是男性劳动力)非农就业,但这种影响在逐年下降。政治资本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更可能从事本地非农工作。政府应该继续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提升。同时,也应该致...
  • 作者:王卫东;白云丽;罗仁福;张林秀;
  • 全文[ PDF 1284.0 KB ] 2020.8(1)  共有 4676 人次浏览
  • 家庭结构与居民收入差距
  •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1988-2013年住户调查数据,探讨家庭结构的变迁对于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广义熵指数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家庭结构组内差距是总体收入差距的主要解释来源,组内差距变动也是总体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家庭结构变迁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份额较低,人群组内部变动是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解释来源。在1988-2013年期间,家庭结构变迁小幅度地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G·Fields分解结果表明,家庭人口规模变动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份额有所上升,而家庭代际结构、人口结构和年龄结构对于居民收入差距贡...
  • 作者:罗楚亮;颜迪;
  • 全文[ PDF 1516.0 KB ] 2020.8(1)  共有 4857 人次浏览
  • 官员晋升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
  • [摘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地方官员努力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研究文献,总结并考察了官员晋升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已有研究大都支持晋升锦标赛理论对此的解释,并聚焦在官员晋升决定机制和官员晋升努力对地方综合发展效应两个方向。经济发展始终是影响官员晋升结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民生等综合因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官员的晋升努力会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这一效果随着任期增加而趋于减弱。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深化对晋升锦标赛标准本身的理论探讨,同时应在官员个人特质和成长经历分析基础上,结合市县层面数据,对官员...
  • 作者:曾湘泉;李智;王辉;
  • 全文[ PDF 1067.0 KB ] 2020.8(6)  共有 5103 人次浏览
  • 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基于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 [摘要]随着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大城市。为什么人们愿意往大城市流动?城市规模越大,其劳动生产率就会越高吗?利用2001-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回归方法,本文分析了城市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产业间演变机制。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劳动生产率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其中第二产业呈现U型曲线,第三产业则呈现倒U型曲线,并且第二、三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存在着相关和互补关系;不同主导产业的城市其临界规模并不相同,第二产业主导的城市,临界规模在市区210万人左右,第三产...
  • 作者:王智勇;
  • 全文[ PDF 2462.0 KB ] 2020.8(6)  共有 6080 人次浏览
  • 家务分工与幸福感
  • [摘要]家庭日均家务劳动时间为4~5小时,约3/4的家务由女性承担,但关于家务分工会如何影响幸福感的研究却不足。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CTUS),使用有序概率模型(Ordered Probit)和条件混合估计(CMP)方法研究家务分工对夫妻幸福感的影响,发现妻子家务时间占比对丈夫幸福感水平没有影响,丈夫家务时间占比对妻子幸福感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具有倒U型关系。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公平感知是影响妻子幸福感的重要渠道,如果丈夫家务时间高于社区平均水平会显著提高妻子幸福感;提高丈夫家务时间占比,可以缓解妻子时间贫困,进而提高...
  • 作者:杜凤莲;宿景春;杨鑫尚;
  • 全文[ PDF 1369.0 KB ] 2020.8(6)  共有 5708 人次浏览
  • 劳动保护、技能专用性与比较优势
  • [摘要]本文借鉴Costinot(2009)、Krishna & Levchenko(2013)的研究,以劳动技能分工为出发点,构建了技能专用性视角下劳动保护影响比较优势形成的两国-两部门理论模型,并利用2015年115国65行业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劳动保护加强有利于高技能专用性水平行业的相关多样化水平提升,使劳动保护程度高的国家在技能专用性水平高的行业有比较优势,且这一比较优势主要沿集约边际实现。进一步地,劳动保护程度加强仅促进技能专用性水平较高行业的高收入组国家和高技术密集度行业的比较优势形成,而对低收入组国家和低技术密...
  • 作者:李波;杨先明;李善萍;
  • 全文[ PDF 1334.0 KB ] 2020.8(6)  共有 4904 人次浏览
  • 老年人能工作多久?——中国退休年龄人口额外工作能力研究
  • [摘要]本文从健康角度估计了中国老年劳动力的额外工作能力,估算了退休年龄人口可支撑的额外工作年限。研究结果发现,男性60岁至74岁的额外工作能力为2.78年,女性50岁至64岁为2.18年,女性50岁至74岁的额外工作能力将达到4.85年。本文进一步区分了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户口状态,发现额外工作能力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且城镇人口的额外工作能力显著高于农村人口。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国老年劳动力的健康状况总体上能够支撑2~5年的额外工作年限,特别是高学历的城镇老年人口,因而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 作者:张川川;李秋池;魏雅慧;胡志安;
  • 全文[ PDF 1910591.0 KB ] 2020.8(6)  共有 5538 人次浏览
  •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盟就业总司国际研讨会(2019)综述
  • [摘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欧盟委员会就业、社会事务和包容总司联合主办的“数字经济时代的人工智能、自动化与就业”国际研讨会,于2019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为会议作主旨演讲。与会中外专家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和技术展望”、“人工智能、自动化与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挑战”以及“数字经济中的就业政策挑战与应对”三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南京邮电大学承办,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人口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劳动经济学会和《劳动经济研究》...
  • 作者:张翕;
  • 全文[ PDF 899.0 KB ] 2020.8(1)  共有 4859 人次浏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