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互联网使用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来自CLASS数据的证据
  • [摘要]老年人再就业有助于发挥老年人口红利。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城镇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城镇老年人再就业,并且经过替换模型、替换指标和替换数据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均成立。本文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保持一致。机制分析表明,使用互联网可以通过提高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等人力资本水平、社会网络等社会资本水平,以及拓宽信息渠道促进老年人再就业。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对于受教育...
  • 作者:李兵;晏正伟;倪晨旭;
  • 全文[ PDF 1125898.0 KB ] 2023.11(1)  共有 1522 人次浏览
  • 向上社会流动预期提升自评健康吗?——基于CGSS的实证分析
  • [摘要]向上社会流动预期和自评健康皆是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向上社会流动预期与自评健康的关系,发现向上社会流动预期对自评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对低收入、低学历群体的影响更为显著。向上社会流动预期能够削弱机会不均等对自评健康的负向作用,进一步证明了社会流动预期对自评健康的保护作用。向上社会流动预期能够通过幸福感、心理认同和社会信任,影响人们的自评健康。政策制定需重点关注底层群体的流动意愿,在落实好公平政策的同时,实施积极的预期管理,引导人们形成乐观的社会流...
  • 作者:邱士娟;陈卫民;
  • 全文[ PDF 1081771.0 KB ] 2023.11(1)  共有 1240 人次浏览
  • 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了服务业就业?——来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 [摘要]数字经济是推动产业变革和要素重新配置的重要引擎。本文从理论层面剖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就业产生了“倒U型”影响,且在女性劳动力、高中及以下学历劳动力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从服务业细分行业来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的“倒U型”关系更为显著;基于细分行业与个体受教育程度的双重视角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增加了高学历劳动力进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与卫生、体育和社会...
  • 作者:袁冬梅;吕书杰;龙瑞;
  • 全文[ PDF 1118349.0 KB ] 2023.11(1)  共有 1535 人次浏览
  • 最低生活保障瞄准率及其对救助效应的影响研究——基于广东千村调查的实证分析
  • [摘要]本文使用2021年广东千村调查数据,基于广东省民政厅制定的低保户认定细则,测算了广东农村地区的低保瞄准效率,探究了导致低保瞄准偏差的原因,并进一步估计了瞄准偏差对低保救助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如果严格按照广东省低保户认定细则,低保的漏保率为89.5%,错保率为35.3%。当进一步考虑残疾人的事实贫困时,低保的漏保率为87.8%,错保率为23.3%。本文测算的漏保率水平与现有文献的发现相当,但错保率处于较低水平。其次,错保可能与乡村扶贫政策间的非有效衔接,以及部分家庭中有残疾成员相关,但无明显证据表明与精英俘获有关...
  • 作者:闫东艺;薛森;冯帅章;
  • 全文[ PDF 1272684.0 KB ] 2023.11(1)  共有 1312 人次浏览
  • 空气污染影响了居民的生育意愿吗?
  •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与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社会背景下,随着生育政策的放松,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意意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将城市层面的空气污染数据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相匹配,本文从生活环境质量的角度考察了空气污染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程度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女性想再要孩子的数量与可能性。从作用渠道来看,空气污染主要通过损害生理和心理健康、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进而降低了女性的生育意愿。根据粗略测算,年均空气质量指数每上升1单位,将会导致2015年全国医疗保健支...
  • 作者:杜素珍;汪圣国;
  • 全文[ PDF 1084528.0 KB ] 2023.11(1)  共有 1290 人次浏览
  • 父职参与和生育意愿
  • [摘要]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率是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现实和重大问题。不同于关注外部因素的研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聚焦家庭内部,实证研究了父职参与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父职参与能够显著提高生育意愿,该结论在克服内生性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父职参与对生育意愿的正向效应在性别之间差异不大,但对不同世代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提高自身生活满意度和对配偶承担家务的满意度,以及减轻“母职惩罚”在女性收入和职位晋升上的不利影响,是父职参与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分析表明,父职参与...
  • 作者:张小鹿;孔海涛;阎虹戎;
  • 全文[ PDF 1201366.0 KB ] 2023.11(1)  共有 1866 人次浏览
  • 时间贫困研究进展综述
  • [摘要]与收入贫困研究不同,时间贫困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仅凭物质资源匮乏程度判断贫困的局限,强调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物质资源一样影响着人们的福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愈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时间使用质量及主观体验也进入时间贫困的研究范畴。文章梳理分析了四十多年来时间贫困的研究进展,聚焦时间贫困的释义、测度以及影响,对时间贫困研究的政策价值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未来中国时间贫困研究的拓展方向。
  • 作者:陈颖琪;林闽钢;
  • 全文[ PDF 989158.0 KB ] 2023.11(2)  共有 1698 人次浏览
  • 子女入园对流动女性的就业促进作用———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
  • [摘要]在人口红利快速缩减和劳动参与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女性劳动参与水平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幼儿园入学年龄制度产生的准自然实验,使用模糊断点回归设计考察了子女入园对流动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入园提升了流动女性的就业率,增加了流动女性的周工作时间,但对工作时间的影响仅在一孩样本中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托幼服务作为一种准基本公共服务,其就业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流动女性群体之中。进一步分析发现,户籍制度阻碍了子女入园就业促进作用的发...
  • 作者:石智雷;邵玺;
  • 全文[ PDF 1223287.0 KB ] 2023.11(2)  共有 1307 人次浏览
  • 数字经济与女性就业——基于性别就业差异视角
  • [摘要]近年来女性劳动参与率逐年下降,就业市场性别歧视现象有待解决。本文使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女性整体就业以及不同就业类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女性整体就业,对女性从事非农业工作、第二职业或副业均有提升作用;相比男性,数字经济对女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有效缓解了性别就业差异和收入差距;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在个人层面能提升女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地区层面能提高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女性就业。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应大力推动数字经...
  • 作者:陈华帅;谢可琴;
  • 全文[ PDF 1011804.0 KB ] 2023.11(2)  共有 2294 人次浏览
  • 社会保险费率下降的就业促进与增收效应——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 [摘要]本文以《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15年至2021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下降对上市公司雇佣人数、员工工资支出和员工福利支出的影响,以此探析企业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与员工就业和收入的联动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受政策冲击的地区,降费政策的推行使受政策冲击地区的上市公司的员工福利支出提高了8.6%,但对雇佣人数与员工工资支出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福利联系与心理契约可以逐层解释影响差异的原因。异质性分析发现,劳动密集程度越高的企业,...
  • 作者:马孟琛;白晨;
  • 全文[ PDF 1169544.0 KB ] 2023.11(2)  共有 1358 人次浏览
  • 女性劳动力转移:要素替代抑或农业生产退出
  • [摘要]农村女性是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女性劳动力的转移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和退出农业生产。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女性劳动力转移对家庭农业生产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力转移后,家庭农业生产存在两种应对策略:一是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实现要素替代;二是退出农业生产。家庭选择要素替代还是退出农业生产,受到女性转移距离和要素替代成本的影响。女性转移距离越远、要素替代成本越高,农户退出农业生产、农地流转的概率越大。对于未退出农业生产的农户,农业机械化是其应对劳动力禀赋变...
  • 作者:卢文秀;吴方卫;
  • 全文[ PDF 1234313.0 KB ] 2023.11(2)  共有 1218 人次浏览
  • 家庭责任、工作时间与性别收入不平等
  • [摘要]本文基于家庭视角探究了性别工作时间不平等的成因及其对性别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研究发现,家庭责任抑制了女性的劳动供给,扩大了性别工作时间差距;家庭责任主要通过扩大无偿家庭劳务时间、劳动参与率和岗位强度等路径的性别差异影响了性别工作时间差距。进一步地,本文通过分解发现,家务时间影响了劳动参与率,而劳动参与率差异是性别收入差距中禀赋效应的首要因素;以系数效应衡量的性别歧视对在职群体的性别工作时间差距贡献度超过90%。此外,性别工作时间不平等取代了工作时间定价差距,成为了阻碍性别收入不平等收敛的关键因素。因此,缓解...
  • 作者:刘成奎;林晓丹;王浩;
  • 全文[ PDF 1134725.0 KB ] 2023.11(2)  共有 1757 人次浏览
  • 不容忽视的“软实力”:非认知能力与个体收入不平等
  • [摘要]本文构建相对剥夺指数测度居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非认知能力对居民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能够显著抑制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恶化。具体来说,宜人性、开放性和情绪稳定性对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且基准回归结论在进行内生性检验和其他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非认知能力主要通过增加其信息优势、提高人力资本和促进社会资本积累三个渠道来抑制个体收入不平等。进一步分析表明,非认知能力在数字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机交互岗位上以及高人力...
  • 作者:李静;陈超;
  • 全文[ PDF 1145652.0 KB ] 2023.11(3)  共有 1201 人次浏览
  • 依附与脱嵌:家庭系统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研究
  • [摘要]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意愿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利用课题组收集的全国农村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分析了家庭结构变化对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结构变化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定居意愿。家庭系统中成员间群聚的动力是影响定居意愿的关键驱动,并通过代际关系产生了不同作用路径。子代对父代的经济支持以及良好的代际情感支持有利于家庭的现代化转型,并正向影响家庭结构变化对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促进作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的有序转移,需要积极推动农...
  • 作者:杨烁晨;杜海峰;车蕾;
  • 全文[ PDF 1099377.0 KB ] 2023.11(3)  共有 1086 人次浏览
  • 数字经济发展与农业转移人口永久迁移
  • [摘要]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双重背景下,探索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转移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284个地级市的匹配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转移人口永久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非对称结构性冲击所带来的就业挤出、收入极化所导致的相对收入水平下降以及劳动权益全面受损而阻碍农业转移人口的永久迁移;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永久...
  • 作者:张国胜;李文静;
  • 全文[ PDF 1133146.0 KB ] 2023.11(3)  共有 1130 人次浏览
  • 中国城镇家庭的育儿时间成本
  • [摘要]生育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仅衡量经济成本会造成育儿成本的低估。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CTUS)数据研究育儿对父母时间配置的影响,估算家庭育儿时间成本,为解释中国低生育率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养育子女会显著增加父母无酬劳动时间,挤占有酬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且对父母时间配置影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机会成本测算表明,一孩家庭育儿总时间成本为4.128万元/年,二孩家庭为6.404万元/年,母亲育儿时间成本接近父亲的4倍。随孩子年龄增加,育儿时间成本下降。与育儿经济成本不同,“二孩”抚育在时间成本上存在...
  • 作者:杜凤莲;赵云霞;钟森丽;
  • 全文[ PDF 1290405.0 KB ] 2023.11(3)  共有 1096 人次浏览
  • 高学历的非经济回报:获得高等教育会如何影响结婚率?
  • [摘要]现有文献发现高学历能带来收入溢价等经济回报,但是关于高学历能否产生非经济回报的研究较少。本文以1999年高校扩招为准自然实验来克服内生性问题,使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连续型队列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相比高中毕业,那些因高校扩招而外生地获得高等教育的个体,结婚的可能性会显著提高。究其原因,获得高等教育学历能在婚姻市场上发挥人力资本效应,提高婚配竞争力,从而对结婚状态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高学历的婚姻回报主要存在于房价较高地区,而在房价较低地区则不显著。本文不仅对现有关于教育回报和结婚率...
  • 作者:李长洪;林志帆;
  • 全文[ PDF 1405226.0 KB ] 2023.11(3)  共有 1159 人次浏览
  • 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入学机会与人力资本积累——来自异地中考政策的证据
  • [摘要]随着随迁子女教育改革的推进,异地中考政策下子女实际的高中入学情况如何亟待回答。本文计算了2013-2016年72个城市的异地中考门槛指数,结合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异地中考门槛对流动人口子女高中入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子女随迁或留守,父母流入城市异地中考门槛越高,子女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概率越低。若于2015年在全国取消异地中考限制,流动人口子女高中入学率将提升3.63%,增加12.787万流动人口子女入读高中;这一影响在父母技能水平较低或农村户口家庭中更大。上述结果是由于异地中考门槛抑制了儿童长期人力资本...
  • 作者:陈媛媛;宋扬;邹月晴;
  • 全文[ PDF 1442031.0 KB ] 2023.11(3)  共有 1171 人次浏览
  • 就业监测体系构建与宏观调控:基于国际比较视角
  •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优先目标,宏观调控关联就业指标的必要性也日益凸显。完备的就业监测体系是促进就业和优化宏观调控的前提。本文基于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分析和比较,讨论了中国就业监测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以及宏观调控机制的改革方向。本文认为,中国需进一步完善全国劳动力调查制度,建立包含农村劳动力和乡城流动劳动力利用信息的全国调查失业率,并补充劳动参与率、就业总人数等指标;统计部门应将现有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发展为更加综合、频次更高的单位调查,定期...
  • 作者:张翕;
  • 全文[ PDF 1144167.0 KB ] 2023.11(4)  共有 874 人次浏览
  • 机器人应用与区域劳动力市场: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研究
  • [摘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劳动力市场,有效识别机器人应用的就业效应在当前中国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的背景下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中国机器人进口数据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及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就业,机器人应用水平每提高1%,制造业就业增加0.05%;机器人应用对东中部地区、低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和高机器人密度地区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产出效应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对就业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基于...
  • 作者:赵曼;
  • 全文[ PDF 1154441.0 KB ] 2023.11(4)  共有 1027 人次浏览
 1  2